中医药资源库 > 全国动态> 一种灸具竟获国内外34项专利授权,它是如何研制出来的?
一种灸具竟获国内外34项专利授权,它是如何研制出来的?
2025-07-09发布 | 49浏览 | 上传者:平台上传 | 格式:图文

来源|中国中医药报·中医思维针灸专刊

文| 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百孝 黄畅  

f37da6e505cb94990893a10d1ced3383.png


百笑灸


传统艾灸施灸过程耗时耗力,操作者需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;明火操作存在烫伤风险;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有可能产生污染环境、刺激呼吸道等问题,严重制约了艾灸疗法的推广应用。尽管历代医家留下诸多创新尝试,如《肘后备急方》记载的瓦甑灸、《千金方》提及的苇筒灸、《古今医鉴》描述的铜钱灸等,试图通过改良灸具解决传统艾灸难题,但始终未能实现根本性突破。

我们深入剖析传统艾灸“热、光、烟”协同起效的核心原理,跨界整合现代材料学、燃烧学、磁疗技术、芳香医学等多学科知识,历经多年钻研,成功研制出新型艾灸装置——百笑灸。该装置一经问世便获得国内外34项专利授权,专利版图覆盖美国、澳大利亚、韩国、新加坡、日本等多个国家,标志着灸疗技术迈向现代化、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全新阶段。

匠心设计:

百笑灸的创新密码

百笑灸的精巧设计凝聚着现代技术与传统智慧的结晶。它由磁灸盖、灸柱、灸筒和医用胶布构成。可调温轻质灸筒采用耐高温环保材料制造,依据燃烧学原理精准设计进气孔与出烟口,优化气流循环,在确保充分燃烧的同时有效减少烟雾扩散;磁灸盖内置高性能磁体,可产生稳定磁场,巧妙实现灸疗与磁疗的协同增效;灸柱精选三年以上陈年艾叶,通过特殊压缩工艺显著延长燃烧时长,使热力持续、稳定释放;医用固定胶布则凭借高黏性与透气性,让灸筒能够灵活固定于身体各部位,支持多穴位同步施灸,大幅提升治疗效率。

8b173c549358adf3d5f16161e5db6536.png

百笑灸灸具

体系创新:

构建临床应用新范式

以百笑灸为载体,团队构建起独具特色的“百笑灸法”临床应用体系,从四个维度实现传统灸法的创新突破。

其一,辨证配穴。秉持中医“辨证论治”的核心理念,百笑灸在配穴施灸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。相较于传统艾条悬灸,其多穴同灸的特性在肘膝关节以下腧穴的治疗中尤为突出。临床实践中,医师可根据患者病证分型,精准选取主穴与配穴,同时依据穴位特点与治疗需求,灵活选用不同型号灸筒,充分激发穴位间的协同效应,让艾灸治疗更具针对性与精准性。

其二,定量施灸。百笑灸创新性地在封闭灸筒内设置磁力吸附结构,确保磁灸柱垂直对准施灸部位,使灸效精准渗透。由于磁灸柱燃烧时间固定,医者可严格把控灸量,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治疗方案,有效激发灸感、增强疗效。另外旋转磁灸盖可手动调节进气量,将施灸温度稳定控制在42℃~50℃,既保证温热疗效,又能避免烫伤风险,治疗过程安全舒适。

其三,悬炷结合。针对古代艾炷灸与现代悬灸的优缺点,百笑灸通过磁灸盖与磁灸柱的巧妙设计,实现二者有机结合。既传承了古代艾炷灸的深厚经验,又融入现代悬灸安全、清洁、操作简便的特点,取长补短,进一步提升灸疗效果,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体验。

其四,针对耳、眼、肚脐、膝关节等特殊部位的生理结构,定制配套了特殊灸具,可实现精准贴合与灵活施灸。即使是缺乏穴位知识的使用者,也能通过简单操作取得治疗疾病的效果。此外,团队还创新性地将动态施灸与中医推拿手法融合,推出“灸推合一”疗法,在热力渗透的同时疏通经络。

20856d6f22aadd3aacba28ab890e2346.png

百笑灸


百笑灸及其疗法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,以器具创新破解临床难题,以标准化操作提升治疗可及性,以扎实的临床研究赢得学术认可,成功构建起“研发—应用—推广—反馈”的良性发展循环,为中医药现代化转型探索出一条具借鉴价值的创新之路。


意见反馈 ICP备案号:闽ICP备19001005号